【聯合報╱記者楊欣潔/專題報導】
|
台灣人不愛動,運動量不只低於歐洲國家,連菲律賓及馬來西亞都比不上。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,台灣近七成男性及八成女性不運動。 圖/本報資料照 |
|
台灣人不愛動,運動量不只低於歐洲國家,連菲律賓及馬來西亞都比不上。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,台灣近七成男性及八成女性不運動。
其實,運動不只是對體重正常者有益,對肥胖者健康也有加分。研究顯示,只要規律運動,胖也可以很健康。這項研究由瑞典生物科學與營養學博士奧爾特加(Francisco Ortega)主持,結果刊登於9月的《歐洲心臟期刊(European Heart Journal)》。
研究分析43265名參與者,發現血脂、血壓及血糖均正常但體重超重者,與患有代謝症候群的超重者相比,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死亡風險減少四成,其罹患慢性病風險,與體重正常者沒有差別。
研究將無高血壓、高血脂及高血糖等三高問題的肥胖者視為「良性代謝肥胖(metabolically benign obesity)」,雖然體重屬於肥胖等級,但多有運動健身的習慣,且心肺功能良好。研究結論指出,不論體重,運動都有助健康。
|
台灣人不愛動,運動量不只低於歐洲國家,連菲律賓及馬來西亞都比不上。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,台灣近七成男性及八成女性不運動。 圖/本報資料照 |
|
「研究結果是合理的。」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瑞仁認為,運動可幫助體重控制,良性代謝肥胖者雖然體重較重,但可能都重在肌肉上,體脂肪率較低。不過,以他臨床觀察,台灣肥胖者大多是運動量不足,且大多伴隨代謝症候群。
東西體質有差異,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,東方人的肥胖敏感度較西方人高,這是一種演化機制,通常體型較瘦小的人種,血壓、血糖較容易升高,主要是為了因應饑荒。
他表示,台灣雖然肥胖率比西方人低,但糖尿病比率卻和西方社會不相上下,建議民眾控制體重,同時注意腰圍,男性應小於90公分,女性小於80公分。
運動是控制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好方法,黃瑞仁建議,運動強度應達到每分鐘心跳110至130下,每次運動15分鐘以上,一周應累積150分鐘運動量。
|
台灣人不愛動,運動量不只低於歐洲國家,連菲律賓及馬來西亞都比不上。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,台灣近七成男性及八成女性不運動。 圖/本報資料照 |
|
黃瑞仁建議,騎單車、健走以及游泳都是肥胖者很好的運動,不但能訓練心肺功能,又不會擔心膝蓋負重過度。
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副主任戴怡君就推薦健走,並建議攜帶計步器,記錄自己每天運動量。「使用計步器,有行為科學根據。」開業診所精神科醫師吳佑佑指出,紐西蘭研究發現,攜帶計步器的受試者比起未攜帶的受試者,運動量增加兩倍,因為看得見自己的運動成果而受鼓舞,增加運動動機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