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內容摘自《除了開藥單我還能做什麼?:精神科醫師,沒說的事》,作者鄭光男,博思智庫出版】
醫師臨床觀察
發炎讓免疫細胞釋放出細胞激素(Cytokine),警告大腦,身體發炎了,要注意一下。大腦一天到晚都在接受身體發炎的訊號,開始緊張,久了會影響心情,變得無助、憂鬱。所以身體慢性發炎,常常是憂鬱的起因,而Omega-3 脂肪酸或是運動都可以抑制發炎,對抗憂鬱。
很多人說吃了甜食以後,會心情變好,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。
但是幸福過後,緊接而來的,是憂鬱。
近期英國倫敦大學(UCL)的研究發現:愛吃甜食、精緻加工食物的人,容易產生憂鬱。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比不吃的人高出58%。
甜點不再是幸福的保證,為什麼?
雖然研究人員尚未弄清楚,為何某些食物會引發心理憂鬱,但我想以此為起點,探討飲食與心理疾病的關係。
我不認為愛吃糖就會引發憂鬱,就營養醫學來說,有可能是當身體不好時,會一直想吃不健康的食物,但是吃了精緻加工的食物之後,反而加重身體的負擔。
二○一一年發表於公共健康營養期刊(Public Health Nutrition Journal) 的研究,直接了當的告訴我們:經常食用速食的人的憂鬱症罹患率提高51%。
吃的量越多,憂鬱風險就越高。
速食增加憂鬱症風險,相反地,B群、Omega-3 脂肪酸或者橄欖油等等,可以減少憂鬱相關風險,最常被推薦的地中海飲食,憂鬱症發生率也大幅降低30%(刊登於美國醫學期刊)。
既然食物會引起憂鬱,是否也可以改善憂鬱?
記得三年前,我曾經在一個學術研討會的場合,和一位營養品公司的高層管理幹部談到一位客戶,客戶的家人患有重度憂鬱症,除了心情低落、害怕與人交談、工作無法執行以外,精神狀態也非常糟。
「他憂鬱症的症狀非常嚴重,整個人沒有一點生氣,臉色永遠是蠟黃的,面無表情,像活死人!」他形容。
由於這家廠商主推的產品是綜合蔬菜、水果萃取的膠囊,後來也開發綜合的植物性蛋白補充粉,因此他們建議這位憂鬱症患者,儘量補充營養改善其憂鬱症狀。
神奇的是,兩週過去,這位重度憂鬱症患者的症狀一掃而空!
蔬菜、水果及植物性蛋白,如何改善憂鬱症,而且是嚴重的憂鬱症?
澳洲狄肯大學(Deakin University)、墨爾本大學(University of Melbourne)研究團隊在「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」(PLoS ONE)發表研究指出,飲食品質較佳的青少年,在青春期這段過渡時期,心智往往較為健康。青少年若攝取充足營養,改善飲食品質,或許可預防憂鬱症上身。
均衡的飲食,對憂鬱症患者當然有益!
一旦飲食品質改變,身心健康也會出現惡化。若飲食變差,心理健康狀態也會受到衝擊,反之,飲食品質獲得改善,心理狀態也會趨於穩定。長時間下來,便可減少憂鬱症、焦慮症風險。
根據一項最新飲食調查研究,以橄欖油、蔬果為主的地中海飲食,有助預防憂鬱症,罹患機率降低至少30%。
少量的肉,大量的橄欖油、豆類、水果、堅果、五穀、蔬菜和魚,同時大量食用,搭配適量的酒精飲料及乳製品,變成抗憂鬱的最佳菜單。除了藥物治療外,廣泛攝取各種蔬果,人體可以吸收到色氨酸、維他命B群、維生素
C、類胡蘿素、鈣和鎂及Omega-3 不飽和脂肪酸,抗氧化,去除自由基、調整自律神經系統,穩定情緒,達到緩解憂鬱的效果。
遺憾的是,大部分的人在營養補充品上的選購,大多人云亦云或者斷章取義,這樣的作法對身體反而有害無益。
我曾經看過一則新聞,一名重度憂鬱症的青年,情緒低落想自殺,吃藥吃了許久效果都不明顯,醫生建議他廣泛攝取各種蔬果,包括維他命B群、維生素C等等營養素,他的憂鬱症狀獲得很大的改善。
許多憂鬱症患者,原因出在身體正在發炎,大腦也發炎, Omega-3多元不飽合脂肪酸,具有維護神經功能和抑制過度發炎反應的效果,而且吃深海魚就可以攝取到。
另外,乳酪、香蕉、馬鈴薯、各種堅果,含有色氨酸,是一種氨基酸,可以穩定情緒;小麥、小米、雜糧麵包、薏仁、深綠色蔬菜、瘦肉等,含維他命B群,也可穩定神經系統,減少焦慮,達到緩解憂鬱效果。
然而,造成發炎的原因也很多,功能性醫學的相關檢測,能夠幫助大家釐清哪些因素導致發炎,因此想讓抗發炎飲食幫助憂鬱症的恢復更快的話,最好也能配合相關檢測評估,找出根源一起來處理,效率會更好。
因為飲食習慣的差異或者好惡,吃入過多加工品及垃圾食物,往往會導致某些營養不足,透過功能性醫學檢測,直接了解身體缺乏哪些營養,針對檢測有缺陷的部分個別加強,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改善及預防疾病之道。
完整的補充蔬果營養,即使不靠藥物,也能改善憂鬱。
留言列表